王冠亚/文
巴菲特认为,投资的一个美妙之处在于,你不必每天都从头开始,评估一家企业价值的知识是可以累积的。如果你40多年前就开始评估各大企业的价值,现在你就积累了很多企业的估值知识。
巴菲特所讲的,其实就是“知识的复利”。我们平时研究一家企业,大概率是先从招股说明书和企业年报开始看起。招股说明书为“本”,包含了企业上市之时的很多基础信息,非常全面;企业年报为“纲”,我们能够通过阅读年报,迅速抓住企业发展的主要脉络。
在对企业有基本的了解和判断之后,我们再要做的工作,就是定期(比如每周)关注企业发生的最新情况。实际上,这部分的工作量,只是在原有存量基础上的一点点增量。到了这个阶段,花在研究上的时间会相对较少。一旦买入,价值投资者“本周交易:无”就会成为一种常态。
但是,知识复利的积累,也是有前提的,即——所投企业的变化不大。如果企业的主营业务经常在发生变化,类似于2014年湘鄂情改名成中科云网(SZ002306),从餐饮试图跨界到大数据,那之前积累的认知复利就被打断了。这也是巴菲特为什么不喜欢投快速变化行业和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冠亚解读:
巴菲特投资的很多企业,时间跨度很大,周期很长。比如说盖可保险,早在1951年,巴菲特就在报纸“我最喜爱的股票”栏目做过推荐,自己也买入了1万美元,第二年卖出,获利50%;
20世纪70年代初,盖可保险由于经营不善,股价暴跌,一度走到了破产的边缘。1976年~1980年,巴菲特累计花费4600万美元,买下了盖可保险1/3的股份。随着盖可保险不断回购注销股份,巴菲特对盖可保险的持股比例上升到50%;
1996年,巴菲特再次花费23亿美元,买下了盖可保险另外50%的股份,盖可保险成为了伯克希尔的全资子公司。直到现在,盖可保险依然为伯克希尔贡献着巨额的承保利润与浮存金。
巴菲特三次投资盖可保险,每次的时间跨度都长达20年。对于巴菲特来说,第一次投资的时候,对盖可保险已经有了基本的认知;那么到了第二次投资的时候,要做的工作量就会少很多;第三次投资的时候,就更容易做出决策啦!试想,如果三次都是投资不同的企业,那巴菲特花费的时间、精力等成本就会大幅上升。
亲爱的校友们,投资领域最重要的,除了财富的复利以外,还有知识的复利。如果我们长期关注、研究一家企业,对其基本面了如指掌,那么也更容易抓住投资的机会。知识的深度,远远比知识的广度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