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疫区生活保障行业的三点建议

作者:发布时间:2020-02-14浏览次数:702


元月22日的封城,900万武汉居民始料不及并被迫接受,并由此成为人类历史上空前未必绝后的千万级人口城市的留守人群。在中央指导组决定强制采取应收尽收的举措之后,武汉各小区开始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居民不得不因封城不力,家庭和社区交叉感染多发,而被连续更严格的居家隔离。强化隔离或许是亡羊补牢的选择,普通老百姓也只有再次接受。因政府公布的体温检测人口的数量已超过1050万人,说明封城之后又流入了150万人。生活保障行业因此面对的情况更加复杂和艰难,其承受能力正在面临严重的挑战。由于疫情的存量、增量和变量都具有不确定,故对强化封城的时间和程度也很难判定。基于亲身感受和与有关行业专业人士的电话访谈,对稳定疫区生活保障行业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供有关部门和专家参考:

1密切关注典型行业新冠肺炎的低感染现象

生活保障行业涉及供水供电供气、环卫、商业超市、公共安全、特勤交通、物业管理、物流运输、建筑施工和殡葬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数以十万计的员工也是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为1000万左右的居民提供了20余天的基本生活保障,并还要继续提供。这无疑将被认为是一个奇迹。这些行业的员工往往需要外出,并接触疑似和确诊病患,他们的身体状况无疑是流行病专家和政府应急管理部门高度关注的信息。 

其间,我元月29日去过中百石牌岭超市,并两次电话询问过中商集团负责人,他表示:封城之后,数以百计的中商超市实行了上午10点到下午5点的经营,有超过1万名员工坚持上班,和其他超市一起保证了所在区域居民食物和用品的供应。值得庆幸的是,该集团的这些员工并未出现高于居家隔离市民的新冠肺炎感染率。我曾是中百集团和中商集团的独董,知道该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推理遍布武汉三镇的中百超市、中商超市和武商超市至少有4万名以上的员工封城期间仍在坚持上班,这还不包括后来接管生活物资物流运输的数以百计的解放军官兵。如果新冠肺炎的感染率与中商的情况类似,则表明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只要严格的中度防护,坚持一定水平的消毒处理,并未出现工作人员的人传人。同样的现象还发生在特勤交通、物业管理和物流快递行业:对武汉公交集团工作的学生访谈表明,500辆特勤服务车辆的司机未出现感染;五洲物业的负责人反映,坚持上班130余位物业管理人员无一人感染;据了解,美团江汉路片区30余位快递小哥无一感染。我在29日中午12:30左右曾经在石牌岭路看到有专门人员为城市环卫工人检测体温,该员工顺利通过。从小区垃圾被及时处理的情况看,该行业员工的情况可能与上述行业类似。根据武汉有关患病家人隔离的制度,上述这些员工的家人也应也未被感染。 

这些在岗的员工及其家庭新冠肺炎人传人概率低于隔离在家人群的现象,虽未经现场核实,但也有参考价值,需要关注。应立即进行统计分析和行为研究,以确定这一现象的真实性。如果确实存在,到底是特殊现象,还是一般现象,是否有规律可循。同时也要对其他保障行业进行对比。这对确定病毒传播方式、解除封城时限,以及疫情过后,构建与上述工作情景类似的行业复工复产的安全操作标准都至关重要。

2重点关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民营企业

由于行业的社会和经济功能不同,其微观组织的所有制性质必然有所不同。从武汉疫情演化到目前的情况看,国有独资企业为主,履行公益职能的公共产品主要集中在水、电、气、特勤交通等领域;混合所有制为主,具有大规模经营能力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商业、建筑业等领域;以非公有制为主,具有数量多规模小特征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物业管理、环卫系统(大量的城市环卫项目都由中小民营城市保洁公司通过竞标取得)、部分餐饮酒店和快递服务连锁等领域。 

有关第一类企业,封城之后保证了市民公共产品的需要,由于城市大规模的停工停产,相信水电气的供应相对平时而言,会出现供过于求和产能闲置的问题,同时也会由于疫区封城的原因,遭遇包括主要原料供应的困难。面对复杂的局面,这些企业履行了提供公共产品的义务,并申明由于封城原因欠费不停供。展现了特殊时期国有企业在这类领域的必要性。但以城市公交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政策性亏损行业可持续的问题值得关注。 

有关第二类企业,是否需要国家控股存在争议。过去武汉政府强调控股三家商业连锁集团公司理由之一,就是在紧急时期,同行业的非国有企业难当大任。这次有了检验比较的机会,中商集团在去年底完成了重大资产重组,民营企业居然之家控股原中商集团,使该集团成为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并更换了公司名。此次武汉疫情国有控股的武商集团和民营控股的中商集团,如果在履行政府目标时能够等量齐观,至少表明,竞争性行业的不同所有制的大型企业在紧急情况下,应对政府特殊任务时具有类似性。理由有二:一是这些企业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控股,政府征用和补偿的政策具有一致性,股东的受益和受损不存在歧视,资本市场可以接受;二是这些企业通常都有长期存续的历史,沉淀了承担重大风险的资源,具有走出困境的实力。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如此,这类企业应对支不抵收困境的能力仍然有限,特别是支付巨额工资福利引发的现金流压力值得高度重视。 

有关第三类企业,尤其值得关注。以小型物业管理公司为例:他们在极其脆弱的情况下陷入一场难以自拔的灾难。其一,这些企业通常属完全竞争性行业,价格竞争使之处于低水平的收支平衡,规模小,能力弱,员工流动性大,即使没有天灾人祸,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其二,封城之前,这些企业鲜有准备,部分员工已返乡过节,维持物业服务捉襟见肘,很难满足封城后住户对包括小区消毒在内的服务,导致矛盾层出不穷,他们对未来是否还可以维持既有业务存在疑虑;其三,封城之后,职工的工资福利只升不降,直接冲击了部分企业的生存底线,是否存续已成为现实选项。目前这类企业大多还在紧平衡,如果政府不予以救济,小区居民不予以理解,不等封城结束,部分企业可能提前破产。这种心态和预期会威胁更严格的封城效果。 

考虑到以上企业的不同境遇,需要分类应对,当务之急是解决竞争性行业中亏困中小企业的问题,这不仅直接影响生活保障体系的质量,而且有可能产生以服务缺失、社区混乱、前期封城成果不保为主要内容的系列风险。

3出台针对非市民弱势职工群体的特殊政策

这类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情况与企业的性质、功能和规模高度关联。总的来看,就业于中小民营企业的非市民弱势员工前景堪忧: 

在公益性国有企业中,市民员工占比较大,工资福利相对稳定。市公交集团的驾驶员通常都与公司签了无固定期限合约,并具有在城市稳定生活的基本条件。这类职工相对稳定,对企业和城市有一定程度是归属感。而环卫和物业管理行业相当一部分就业岗位技术门槛不高,且劳动条件相对较差,故从业人员多来自农村或落后地区。这部分非市民员工在城市的生存空间有限,并未被社会普遍尊重,因而市民化的机会不高,很难产生对城市的归属感。 

这些行业中普遍存在弱势员工,其弱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工资待遇弱势,商业连锁超市、物业管理和环卫工人,大多工资较低,即使近几年工资福利有一定改善,但相对自然垄断行业中的职工仍处于低水平,部分人确实存在手停口停的风险;二是年龄弱势,以环卫和物业管理业为例,50岁以上的职工占比较高,其再就业的能力偏弱,如果企业破产,他们直接失业;三是工作条件弱势,由于从事工作的特殊性,他们有的需要与垃圾打交道,有的需要两班倒,工作的艰苦性不言而喻;四是居住条件弱势,许多在上述行业就业的员工通常居住在城乡结合部或旧城区,卫生和安全条件脆弱,容易成为城市不测事件的受害者;五是职业尊严弱势,由于以上弱势的综合作用,这类群体很难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我认为生活保障行业中的非市民员工和弱势职工应成为疫情应对过程中,政府尤其需要关注的群体。过去20余天,这个群体已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有人认为,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干,我倒觉得他们在为这座城市英勇奋战。我们需要留住他们,需要善待他们。因而建议政府对这类员工进行专门调研,分行业分类型制定必要的救助政策。同时可以鼓励小区居民定向为物业公司捐款,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用工会会费或从其他可能的渠道中寻求资金补贴单位职工集中居住小区的物业公司和优秀的物业管理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企业价值研究中心主任

汪海粟教授

20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