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感言]兰洋:致我们的青春

作者:兰洋发布时间:2019-07-02浏览次数:946

学生资质本平庸,求学于武钢三中,苟全游戏于课堂,不求考试于高分。班主任不以学生愚笨,猥自枉屈,三翻四次家访学生于陋室之中,咨父母以生活学习之小事,由是渐宽终不悔,消得人憔悴,遂许班主任以驱驰。后值高三复习,听命于数学外语之课,奉命于理科综合之选择,遥想于壬午年戊申月被财大录取,尔来一十有七年矣。

首义据龟山之固,拥长江天险之地,师生固守以窥武昌,有黄鹤楼观天下,紫阳路包吃喝,司门口囊括玩乐,傲视武汉各高校。当是时也,财经政法并之,内立法度,务实务,修南湖校舍,外连衡而共同奋斗。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于是一代代财大人齐心而建南湖之滨。

首义搬迁,会计、工商、金融蒙旧恩,因政策,暂留首义,同学兴奋不已,南下紫阳路各网吧,东去彭刘杨路会音乐之情调,北去司门口收衣帽鞋袜。南湖校区诸同学悔恨不已,会盟而谋往首义,不爱新宿舍而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珞珈山有武大,喻家山有华工,马房山有理工,桂子山有华师,狮子山有华农,南望山有地大,会同。此六校者,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约从壬午年始联合办学,兼理、工、农、医、文、史、哲、经、管、法之长,凡七校之学生均可跨校跨学科辅修第二学位,此乃开天辟地之办学模式,乃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实质性参与高校最多、合作范围最广、受益学生最多。于是七校之士,有万鄂湘、陈全国、丁学东、黄楚平为之政,李永安、雷军、董明珠、龚虹嘉、张小龙、郭平、胡厚崑通其商,方方、陈文新、范云六、李娜、高崚专研科教文体,王争艳、徐本禹获其道德模范。

尝以汉大学之城,百万之众,苦学而报国。国家人才缺口甚以,汉无人才战略之策,而天下人才已失矣,九省通衢,徘徊而不愿留。于是励精图治,出政策而留人。而后市委全力而制其弊,安居落户、促进就业、支持创业、高效服务;因利乘便,傲视天下。博士回国,院士入校。

及至学生毕业十载,使浑身之乏术,挑长灯而夜读,吞残羹而饮冷炙,履草席而锥刺股,执准考证而入考场,如履薄冰。醉心玲珑满璧霜,梅花依稀暗访谭。而后入学笔试,以为英语、逻辑;再试面试,俯首系颈,幸运入学。

恰逢母校校庆,肇始中原筚路蓝缕,七秩风雨桃李芬芳。事财经者为天下经财,绸缪国富民裕;司政法者求世间法正,尽责河清海晏。秉持“博文明理、厚德济世”之校训,坚守“砥砺德行、守望正义、崇尚创新、止于至善”之办学,终与国家、民族同行、共振,为国之发展献智献策,书写开拓奋进、砥砺歌行之时代华章。

煌煌杏坛,灼灼其华,桃李芬芳满乾坤。作人文社科类大学之楷模,中南大发经、法、管学科优势,砺中南特色、炼中南风格、凝中南智慧、献中南方案,行财经、政法融通之路,开创融通创新、经时济世之中南气派,威振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