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在国人心目中一直是供不应求和炙手可热的代名词。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学院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绝大多数学费都在15万元以上,近两年真正能完成招生的还不足一半,有的甚至因为生源不足而无法开课,EMBA招生正逐渐呈现冷热不均的态势。业内人士认为,目前EMBA市场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在市场中,武汉开设EMBA的三所高校,将怎样从市场中突围呢?
市场有限 武汉高校吃不饱
“2002年教育部根据学校的排名选取了前30所学校,允许开设EMBA课程”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EMBA教育及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中心副主任周鸿钧老师告诉记者,“华中科技大学是最早的招收EMBA的学校之一。”
据介绍,当时武汉共有三家高校,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当时前十名的学校给的招生名额是每年300人,其余的是每年100人。”但由于EMBA不为人所知,当时很多学校的名额并没有用完。
作为全国在2002年首批获得EMBA办学资格的30所高校之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近几年的EMBA教育发展也和这个行业一样,经历了一个起伏的过程。
“2002年我们首次招生,我们实际招生只有40多人,还不到一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副院长胡立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了当年的招生困境:“EMBA对招生对象也有很严格的要求,财大要求要有八年以上工作经验和四年中高层管理经验的人才可以报考,这在无形中就抬高了招生门槛。另外,高昂的学费也让很多考生望而却步。”
据胡介绍,2002年财大EMBA学费为15万,“这在行业里面还算偏低的。”
与财大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华中科技大学,该校当初获得教育部300人的招生名额至今都没有招满过。
据介绍,目前华科大每年EMBA招生控制在150—180人左右,主要是考虑师资和教学资源的限制,以保证教学质量。
向沿海地区突围
“由于武汉EMBA市场份额有限,再加上有三所高校具有办学资格,所以武汉这块蛋糕显然是吃不饱的。”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这样的现实困境下,三所武汉高校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走出去。
而这其中走得最早的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我们是2004年开始去浙江招生的结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胡立君告诉记者:“浙江是中国民营化的前沿地带,有很多私营老板,他们在经历了一段创业时期后,对于学习充电,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有着迫切的需求。而浙江本地就一个浙江大学,所以当地的EMBA市场明显供不应求。再加上他们都很有钱,学费对他们不是问题。”财大仿佛找到了一个巨大的未开垦的处女地。据胡介绍,目前大约在浙江招到了40多名学员,接近整个EMBA招生名额的一半。
而向外地扩张的显然不止财大一家。据了解,华中科技大学的EMBA班也开到了广州、郑州、上海、南昌、浙江等地。而该校为了在浙江市场争取更多的份额,他们打出了颇具吸引力的优惠价格来吸引生源,同类学校都在20万以上。
差异化经营
“要想在新一轮的洗牌中,占据有利位置,差异化竞争是关键。”胡立君认为,打造自己的优势教学项目,针对特定的对象细分市场是未来EMBA的发展趋势。
“从整体来看,中欧商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EMBA课程在国内属于走在最前面的。” 周鸿钧告诉记者。但这三所学校在定位上有所区别,“北大以大型民企的管理人员为主,清华去学习的主要是政府官员,而中欧很多学员是有着外企背景的。”
比较武汉这三所开办EMBA的高校,周鸿钧表示,武大和华中科技大学在整体上水平差不多,“不分伯仲”。“武大可能社会活跃性更强一些,而华中科大则主要是依托自己强大的工科资源,很多企业家来这里读EMBA可以利用华中科大的技术优势。”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则主要走外地办学的道路。“EMBA课程最重要的是财务和法律,这方面财大有自己的优势。”
本报记者 程久龙 王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