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的午后,阳光为龙岗小学的操场镀上一层金边。当13名筑梦公益行志愿者带着三部联想电脑和装满体育用品和书籍的箱子走进校门时,刘春成校长和教师们早已列队等候。这个持续了九年的约定,始于2016年那个寒冷的12月,如今已成为跨越山海的温暖仪式。九年里,从最初的课桌捐赠到建立班级图书角,从更换老旧复印机到促成20多对珠三角-罗定帮扶家庭,公益行的轨迹如同年轮般清晰可见。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些被时间验证的成果——当年接受一对一帮扶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如今已站在罗定延楷纪念中学的校园里,而这份善意仍在新的孩子身上延续。
(2024年筑梦公益行项目筹资升级的学校运动场)
在持续九年的帮扶中,筑梦公益行始终以精准解决教育痛点为核心。当志愿者们首次踏入龙岗小学时,破旧的课桌和匮乏的图书角成为最直观的痛点。他们不仅捐赠了可调节高度的新课桌,更精心设计班级图书角布局,确保每本书都能被孩子触手可及。随着帮扶深入,团队发现信息化设备是制约乡村教育的另一瓶颈,于是分阶段引入复印机、电脑等设备,并定期维护更新、添置耗材。2024年6月,筑梦公益行团队筹资升级了学校运动场。而在硬件支持之外,公益行独创的一对一帮扶模式更具突破性——通过搭建珠三角爱心家庭与龙岗学子的桥梁,不仅提供经济援助,更建立起持续的情感联结。这种立体化帮扶策略,既填补了物质缺口,又为留守儿童构建了精神支持网络,使得教育改变命运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龙岗小学的师生们,如今仍对2017年那场“让爱扬起梦想的翅膀”节目汇演一直念念不忘,也对2020年教师节那场六一的环保材料缝制的服装走秀津津乐道。
(2020年9月10日教师节环保材料服装表演)
这场持续九年的公益长跑,其生命力源于组织者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蓝曼律师的用心坚守与创新,和万花荣、姚辉、吴增勇、谢春莲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校友的积极参与。他们巧妙地将商业思维注入公益实践:像管理项目般制定帮扶计划,用数据追踪捐赠物资的使用效益,甚至将探访活动设计成同学聚会——既维系了校友情谊,又让公益成为MBA课堂外的实践基地。这种专业化的运作模式,使得公益行能系统性解决教育痛点,而非零散施善。正如团队常说的授人玫瑰,手有余香,他们在付出中收获了更珍贵的东西:当看到当年帮扶的孩子考入重点高中时,那些熬夜策划方案的疲惫都化作了欣慰。这种双向滋养,正是公益行能穿越九载春秋的深层动力。
(2025年9月20日探访合照)
(2025年9月20日中南财大校友探访时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