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20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依托深圳校友会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开展了一场以“经济湾区·武深共研”为主题的商学营活动。此次活动汇聚学界精英、业界翘楚与校友代表,通过前沿理论分享、标杆企业参访与跨界思维碰撞,构建起“学术赋能产业、校友链接资源、实践反哺教学”的立体化交流平台,彰显学院在新时代商科教育中的责任担当与创新活力。
开营启新:多维视角解构商业新生态
4月17日,商学营开营仪式在东华集团举行。深圳市东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付晓致欢迎辞,她强调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其产业生态与创新基因对商科教育的启示价值。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杜鹏教授受邀率团出席,与2023级EMBA学员、在深校友及企业代表共话湾区发展机遇。
(一)营销创新:从流量运营到价值共生
杜鹏教授以《价值增长与营销创新》为主题,提出营销本质的“四维模型”——引流、转化、客单价、黏性,并深度解析Z世代消费逻辑的跃迁。他指出,当代消费已从物质价值单一维度,升级为“颜值经济+情绪价值+符号认同”的复合体系,企业需通过IP人格化、品牌故事化等策略构建情感连接。“高情商的人讲故事”这一论断,引发在场管理者对品牌叙事策略的深刻思考。
(二)数智赋能:AI时代的营销方法论重构
孙洪庆副教授的《AI时代的新媒体营销思维与运营策略》分享,跳出传统课程框架,以“道术结合”的视角构建战略框架。他结合实战案例,阐释如何将AI技术融入内容创作、用户运营与数据洞察,并设置现场操练环节,引导学员掌握“算法逻辑+人性洞察”的双轮驱动法则,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可落地的方法论工具。
(三)合规致远:Web3.0时代的风险与机遇
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刘红林律师带来《Web3.0时代的机遇与法律监管》专题,以虚拟货币市场演进为切入点,系统梳理新兴领域的商业模式与合规挑战。其“穿透式监管”“风险隔离机制”等专业解读,帮助与会者在技术创新热潮中保持理性认知,为企业布局区块链、元宇宙等前沿领域提供法律防护网。
实地探新:解码校友企业的创新密码
商学营特别设置企业参访环节,深入三家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校友企业,近距离观察大湾区产业升级的微观实践。
海能达通信:专用通信领域的领先者
在MBA2012级校友郭晓乐(海能达党委副书记)的引导下,参访团走进科技感十足的展厅。作为全球领先的专用通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海能达展示的PDT及TETRA对讲机、智能对讲机、应急指挥系统等自研产品,凸显其在专用通信、公专网融合、智能指挥调度领域的技术储备。企业“务实创新+技术深耕”的发展路径,生动诠释了“硬科技”企业的成长逻辑。
4月19日上午在海能达邀请下,杜鹏教授专程为海能达先锋课堂带来了《价值增长与营销创新》的精彩讲座,从产品价值到体验价值,从营销颗粒度管理到营销创新逻辑,从讲好品牌故事到高效传播实操,从跨界融合到价值增长,为海能达营销体系、产品管理体系部分骨干员工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营销大餐,将学术成果融入企业实战,为营销创新找到动力来源,两个半小时的分享碰撞出很多创新的火花。
(二)源微创新实业:专精特新赛道的深耕者
1998级市场营销校友鲍斌掌舵的源微创新,是专注内存与固态硬盘方案设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尽管办公环境位于工业区,但其在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与高研发投入比例,展现出“低调务实做研发,心无旁骛攻主业”的匠人精神,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样本参考。
(三)鸿蒙生态中心:国产替代浪潮中的生态构建
MBA2009级校友段凌霄(深圳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招商运营部副部长)带领参访团走进鸿蒙生态服务中心,沉浸式体验鸿蒙原生应用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场景的落地实践。展厅内万物互联的应用矩阵,不仅呈现华为生态的技术辐射力,更让参与者深切感受到“国产替代”国家战略的具象化推进,激发对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深层思考。
聚智同行:构建校友经济新生态
此次商学营不仅是知识碰撞的平台,更是校友网络深度激活的契机。活动期间,工商校友会深圳分会会长戴金洲主持发言,表示湾区经济与学院发展如何双向赋能,深圳校友会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校友资源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学院科研成果转化与校友企业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
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杜鹏教授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校友赋能计划”,通过区域商学、行业沙龙、导师结对等多元形式,构建“终身学习+资源共享+情感联结”的校友生态体系,让校友会成为校友职业发展的“加油站”与学院品牌建设的“助推器”。
以商学识变,以实践致新
四天的深圳商学之旅,既是一次对大湾区创新生态的深度调研,更是一场商科教育与产业实践的同频共振。从营销理论的迭代到数智工具的应用,从硬科技企业的突围到生态型平台的构建,参访团成员在思想交锋与实地观察中,深刻感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脉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继续秉持“经管法融通”的学科特色,深化与湾区等地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更多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洞见的商界领军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南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