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亚解读巴菲特第8期:人生是为了远离还是追求?

作者:发布时间:2023-05-02浏览次数:12



巴菲特是否购买一家公司,有一项重要的衡量标准——被收购后,原有的管理层是否继续忠于工作。如果管理层是热爱金钱,而不是热爱工作本身,巴菲特就会非常慎重。


巴菲特为什么会这样去考虑问题呢?因为,人世间的追求,无非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远离,比如远离贫穷,远离疾病......另一类是为了追求,比如追求上进,追求真理......


如果是以“远离贫穷”为人生目标,那赚到一定财富之后,人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如果是以“追求卓越”为人生目标,那即便是赚到了再多的财富,仍然不会停止上进的步伐。


冠亚解读:


巴西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3G资本,它的用人原则是PSD:贫穷(poor)、聪明(smart)、渴望(desire)。聪明和渴望很好理解,毕竟公司都想招那些又有激情又有能力的员工。那么,为什么要强调贫穷呢?


这是因为,在3G资本看来,贫穷的人往往对财富有更多的渴求,因而在工作中迸发的潜力会更大。这其实就是一种以“远离贫穷”为导向的激励手段,这样的员工刚招进来当然没问题。问题在于,如果以后员工经济宽裕了,还能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么?


相比之下,巴菲特的用人导向又是另外一种风格。巴菲特曾公开强调,自己对接班人的要求之一就是,他必须非常富有。富有就意味着,他过往的商业经历大概率是成功的;富有就意味着,他的道德底线大概率会更高一点。


中国有句古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人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之后,才会有更高的人生追求,直至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


从这个角度讲,巴菲特是深谙人性的。巴菲特非常明白,如果员工仅仅是因为“贫穷”而要改变现状的话,那么这种工作的动力不会持续很久;如果旗下的经理人有更高的人生目标,那么在“富有”了之后也不会停止追逐梦想的脚步。


亲爱的校友们,你们的人生追求,是为了“远离”还是为了“追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