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亚解读巴菲特第11期:关注被投企业的生命周期

作者:发布时间:2023-06-20浏览次数:12




巴菲特说:“如果你选择的是一家兴旺发达的企业,那么你的职业生涯将会取得巨大的胜利。”反向推之,如果所投企业或行业整体衰落,江河日下,则再厉害的企业家也无力回天。巴菲特举了蓝筹印花公司的例子:


早期的蓝筹印花,商业模式非常优秀,因为它会向零售商收取现金,但是很多顾客并不会来兑换商品,有点类似于保险业的浮存金。在1970年代,蓝筹印花向零售商卖出1.2亿美元左右的印花,浮存金的规模可以达到6000~1亿美元。


但是,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顾客渐渐不再使用印花来兑换商品。到1980年,蓝筹印花营收下降至1940万美元;到1990年,其营收进一步下降到150万美元。对于投资人而言,毫无疑问是毁灭性的打击。


给我的启示是,投资一定要关注被投企业的生命周期。历史上,类似于胶卷行业的柯达、非智能手机行业的诺基亚,都被历史的浪潮所淘汰。A股市场上也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纸媒行业的粤传媒,自2012年以来营收连续下滑,今日股价大约只相当于2015年高点时的17%


冠亚解读:


按照经典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可以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初创期的企业,由于没有稳定的现金流和净利润,投资风险很大,当然未来的成长空间也可能很大,很多风投就是靠“高赔率”+“低概率”的模式来陪跑初创企业的。


对于证券投资而言,本身投资的就是上市公司,大概率也不会遇到初创企业(科创板除外)。我们可以投处于成长期、成熟期的公司,但一定不要投处于衰退期的公司。巴菲特很早以前就说过,如果把“优秀的人才”和“平庸的公司”组合在一起,平庸的公司本身处于衰退期的话,那么再优秀的人才也“无力回天”。


比如说,传统的纸媒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在20世纪70年代,巴菲特曾经投资过《华盛顿邮报》《布法罗晚报》等多家报业公司。在当时,报纸是市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为受众很多,广告商也乐意在报纸上斥巨资打广告,报纸的商业模式很好,就像是一台开足马力的“印钞机”,源源不断地给股东创造财富。


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更低(不涉及印刷费和运输费),效率更高(通常新闻会在第一时间推送到手机上),报纸已经越来越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纸媒停刊。


亲爱的校友们,社会是动态发展的,企业的商业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始终保持好奇心,保持“空杯”的学习心态,保持对这个世界的洞察力,我们的投资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