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级工商管理硕士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刘仁山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2021.09.04
各位同事、各位实践导师,2021级MBA和EMBA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举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级工商管理硕士开学典礼暨实践导师聘任仪式,迎接2021级的同学们和新聘实践导师共同加入中南大这个大家庭。在这里,我谨代表学校向2021级MBA和EMBA同学们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也向新聘MBA、EMBA实践合作导师长期以来对我校MBA教育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今天这个庄严的时刻,非常高兴与大家分享两点我的感想与认知。此刻你们以学校为荣,未来学校将以你们为傲。那么,我们如何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的目的?我想有两个基本点:第一是创新,第二是立德树人,真正实现我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谈创新。我们这个学校就是创新的典范。大家知道,我们这具有70多年历史的学校,是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缔造的一所红色大学,最初的目标就是为新生的人民政权培养各种类型的管理型人才。我们学校的校歌有这样两句话“从战争走向胜利,从黄河走到长江”“我们要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70余年的历史也表明, 学校始终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时代脉搏、倾听时代强音、响应时代的呼唤。我们的老校长潘梓年先生曾倡导“求真务实”的办学精神。毫无疑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始终牢记创校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呼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始终充分发挥和履行“人民的大学”的功能和职责,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们必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不断创新。
我们学校早在1949年中原大学时期,就已经有了工厂管理系和贸易系,这两个系构成了今天工商管理学院的前身。历经70余年的栉风沐雨、胼手胝足,目前工商管理学院已经成为我校学科专业最多、师生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学院无论在专业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广为认可的显著成就。尤其是工商管理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商界、政界、管理界的精英与知名人士。这与学院始终秉持创新精神、始终走创新之路是密不可分的。
但大家来到学校后,可能会感到学校在教学条件、办公条件以及实验设施和后勤保障等方面,都与你们所供职的企业、政府机关之间存在着差距,这是否意味着你们在学校就学不到东西呢?学校的创新水平是否不如企业、不如政府呢?对此,我并不这样认为。
我们不能否认,目前企业和政府的确在管理、硬件及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是走在前列的,学校在某些方面似乎是落后了。但我们要记住,企业和政府的这些先进表现,来源于学校、来源于我们的老师,来源于学校给予学生的智慧启迪,来源于学校对学生创新理念和创新素养的培育和养成。我们的学校,本身就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孵化器。
在座的各位,都已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在管理方面经历了较为宝贵的磨砺,也获得了较深刻的认识。应该说,对创新也有了一些探索和思考。进入MBA学习后,系统化的创新教育,可以来提升你们对创新的认知和能力,自然也会助力你们今后的工作水平和能力。
当然,各位的到来,也给我们学校的老师们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命题、新的挑战。如果我们的老师缺乏创新思维,甚至“内卷”“躺平”,那么,我们教出的学生必然是庸才。
关于立德树人,我觉得我们今天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办学之统领,是重大英明之举。我曾在政府部门挂职工作两年,经常和企业打交道,尤其是经常到企业检查安全生产问题。这种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坚持立德树人对于高校和高校教师来说的极端重要性。MBA教育培养的,是一批要在社会和经济领域中有着很高示范性、很大影响力的群体,这就决定了MBA教育工作在立德上的成效,对整个国家、民族和社会所具有的广泛而深刻的意义。
刚才在开学典礼前,我遇到一位今天我们要聘任的实践导师,他对我讲他曾听到我对人力资源理问题的演讲。我记得当时我谈到问题,就是我们认为,今天的传销和电信诈骗,无疑是整个社会的毒瘤。但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些传销和诈骗的营销策略,有的是让人“叹服”的。那么,我们要问,这些传销和诈骗的顶层设计者或策划者中,是否有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是这样的人,尤其是从MBA走出去的是这样的学生,大家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到2035年,我们国家要建成现代化强国。到2050年,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担自然将会落在在座的各位身上。因为,到2035年前后,国家发展的重任就已经交给今天的你们。到2050年的时候,你们将是这个社会的主导者。到那个时候,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是擅长传销和诈骗的,我们将如何面对?我们将情何以堪?
最近,教育部颁布的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中,坚持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以立德树人为统领。即以立德树人为标准来检验学校立德树人的成效。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培养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就是检验一个学校是否真正做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问题。
MBA已有百年发展史,引进到中国大概有30多年历史。今年刚好是中国举办MBA教育的第三十年。我们学校是在1994年开办MBA专业的,MBA项目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行业精英。如果在培养精英过程中,我们不能始终坚定立德树人宗旨,我们的办学成效无疑是要打问号的。
为此,有以下几点和大家共勉。同学们要利用在MBA学习这段宝贵时光,从三个方面进行修炼:
一是修养德力。古人云:有德有才者,为圣人;无德无才者,为庸人;有才无德者,为小人;有德无才者,为君子。习近平总书记也告诫我们,要“志存高远,德才兼备,情理兼修,开拓进取”。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自古即是一个十分注重德行修养的国家,几千年一脉相承,已经深深嵌入中国的社会文化之中。孔夫子言“一日三省吾身”,为人忠乎、谋事信乎、温故而知新乎,都是指德行。在座的各位,都是所在单位的管理骨干,也将是企业、行业,甚至中国商界未来的掌舵人和领航者,尤其需要把修养德行放在首要之位。我们现在经常讲软实力,软实力到底是什么?对个人而言,就像孟子所说的“德存于心、礼存于心”。对一个企业而言,就是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的质量、信誉以及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等。其中一点非常关键的,就是企业的德文化。如果企业为了效益,偷工减料,那么这个企业注定是不长久的,甚至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大家知道印度的博帕尔事件,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化学事故。在该事故中,因毒气泄露导致2.5
人直接死亡,55万人间接死亡,还导致20多万人至今仍饱受残疾之痛。这个人间惨剧,正是由于企业出于降低成本考虑而在安全生产环节做了削减。这种类似的事故,都与企业的管理有关,与资本对盈利的贪婪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除了要承担“经济人”的角色外,还应担当具有责任感的“社会人”角色,应该以符合商业伦理道德的行为,积极回馈社会。这样的企业,才能有长久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修养学力。同学们都是在职学习,从时间上、环境上,都会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今天你们选择走这样一条深造之路,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的。现在有人希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怎么还会愿意花几年时间选择学习?为此,我要向大家表示敬意。
我们不仅要 “躬学”,还要学会“善学”。工商管理学院拥有一批非常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老师。比如我们的老前辈李晓丹教授、万后芬教授等,教书育人几十年,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德行和风范,我们始终要记住从以她们为代表的老师们身上汲取学识和做人之道。同时,我们还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尊重学术的规范。如今有些企业家走上违法犯罪之路,有的企业家稍许成功便觉得自己主宰了全世界,我想,缺乏敬畏之心,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其实在学校,接受学术规范的训练,养成尊重学术规范的习惯,就是在培养敬畏之心。
三是修养心力。“心力”也有两层意思。第一,是要诚意正心。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在回答弟子“知识不长进,如何”的问题时,说了一段话“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意思就是,不论做学问,还是做其他工作,首先一点就是要排除杂念,不要流于空想,更勿急功近利。只要坚定方向,只要扎扎实实走下去,努力做下去,结果一定是顺其自然的。我想,我们在学校里开启一段新的学习旅程,首先也要有这种诚意正心的意识。第二,是要格局高远。大格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势。俗话常说“不要低头看眼前,还要抬头看未来”,我们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政治定力,要有坚定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觉醒。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始终保持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这不仅是今天我们立德树人的要求,也是作为一个企业家,作为一个管理者,未来能够立足和屹立于社会的基本前提。
最后,祝同学们学业顺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