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专门致贺信,特别强调了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全社会都应当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作出了专门部署,指出了明确方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中央有关指示精神,适应大学生创业发展的形势需要,在原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基础上,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决定,自2014年起共同组织开展“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现将2014年大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名称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二、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中国梦,创业梦,我的梦”为主题,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为重点,以深化大学生创业实践为导向,着力打造权威性高、影响面广、带动力大的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以此为带动,将大学生的创业梦与中国梦有机结合,打造深入持久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将激发创业与促进就业有机结合,打造整合资源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工作体系和特色阵地;将创业引导与立德树人有机结合,打造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有形工作平台。
三、参与单位
主办单位: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湖北省人民政府
支持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承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共青团湖北省委、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四、组织机构
大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的有关领导组成。
大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组委会”),由主办单位、支持单位、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大赛各项工作的组织开展。全国组委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大赛的日常事务。
大赛设立指导委员会,由全国组委会邀请享有较高知名度并关注青年创业的经济学家、企业家、风险投资界和新闻媒体界等人士担任成员。
大赛设立全国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评委会”),由全国组委会聘请非高校的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风险投资界人士、青年创业典型等组成,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实际,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地预赛的组织开展、项目评审等相关工作。
五、大赛内容
(一)2014年大赛下设3项主体赛事: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
其中,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面向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以商业计划书评审、现场答辩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
创业实践挑战赛面向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或毕业未满5年的高校毕业生,且已投入实际创业3个月以上,以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
公益创业赛面向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以创办非盈利性质社会组织的计划和实践等作为参赛项目的主要评价内容。
以上3项主体赛事需通过组织省级预赛或评审后进行选拔报送。项目申报标准等详见附件2。有关具体安排将另行通过书面通知、官方网站等形式和渠道进行公布。
(二)大赛将在符合大赛宗旨、具有良好导向的前提下,设立MBA、移动互联网创业等专项竞赛,由共青团湖北省委协调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及高校负责具体组织,组织执行机构另设,奖项单独设立。
其中,MBA专项赛:(1)组织形式:由赛事承办方会同部分高校发起,组织和邀请国内设有MBA专业的各高校参加。(2)参赛对象:就读于MBA专业的在校学生。(3)参赛形式:通过申报创业项目计划书(是否已投入创业及创业领域不限,申报不区分具体组别)参加该项赛事。(4)参赛名额:每所高校只能组成1支团队参赛。(5)赛事组织开展时间:2014年3月启动,9月进行决赛。
二、大赛报名
1.报名对象
本次创业大赛主要面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在读MBA学生,同时也欢迎吸收已毕业校友组成优势互补的团队参与比赛,但原则上每支参赛团队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在读学生人数要在半数以上。
每支参赛团队人数限制在4至6名,一般由首席执行官(CEO)、财务总监(CFO)、市场总监(CMO)、技术总监(CTO)等角色构成。同一位参赛队员不得在两支参赛团队中同时担任角色。
在报名初选环节,同一个创业项目可由多个参赛团队同时选取;同一支参赛团队也可以选取多个项目进行商业模式设计。
在创业计划评审环节,选择同一个创业参考项目的多个团队中至多有一个会晋级决赛;同时,同一支参赛团队也至多有一个项目晋级决赛。
2.报名时间
2014年3月16日-31日。
3.联络方式
参赛团队请下载并填写报名表(见附件),发送至大赛组委会专用电子邮箱:wymmba@126.com。
报名及大赛咨询请联系:
王艳明 联系电话:02788047866 13207138080
三、大赛规则与奖励
1.参赛流程
第一阶段:报名
a、鼓励以团队方式报名参赛,创业核心团队不超过6名成员;
b、报名表提供项目团队成员背景与创业项目概况,并发送大赛组委会指定邮箱;
c、所有报名工作在2014年3月31日下午17时截至。
第二阶段:商业计划书提交与评审
a、根据确认的参赛报名,撰写商业计划书,并在2014年4月30日下午17:00之前发送大赛组委会指定邮箱;
b、大赛组委会聘请校内外专家组成评选委员会,统一对参赛商业计划书进行评审,并根据投票确定入围决赛名单。同时,专家对初审入围项目进行项目点评,选手进行修改完善。
c、入围决赛的团队,根据专家反馈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创业计划书,并在规定时间提交,同时准备不多于15页的PPT,参加决赛的现场答辩。
d、时间另行通知。
第三阶段:决赛:现场答辩
a、决赛采取现场答辩形式。
b、现场答辩时,参赛团队用10分钟时间陈述方案,由专家评委现场针对商业计划提出问题,参赛团队现场回答,最后由专家评委进行点评,每个参赛队现场答辩时间不超过35分钟;
c、决赛顺序由参赛队现场抽签决定出场次序;
d、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评委组成
大赛组委会将组织成立评选委员会:由本校的教授,企业界,投资界专家担任。
3.评审方法
评委按组委会和评委会制定的评分标准对参赛计划书量化评分。每件符合报名要求的作品均由几名评委分别评分,各评委所给分数的平均值,即为该作品的最后得分。作品按分数高低依次排名,前8名参赛项目进入决赛。
进入决赛的团队经过整理、充实、完善计划并提交。由决赛评委会进行书面评比和终审答辩,并通过评分最终评出各个奖项。
前六名参赛项目将代表学校参加湖北省比赛。
评审重点:商业模式的原创性、市场潜力和爆发性、竞争壁垒性、团队互补性和实施计划的可操作性。
4.奖项设置
本次创业计划大赛设置以下奖项:
金奖-最具投资价值奖: 1项,每位成员获奖证书;
银奖-最具操作奖: 1项,每位成员获奖证书;
最佳商业计划书奖: 1项,每位成员获奖证书;
最佳商业创意奖: 1项,每位成员获奖证书;
最具潜力团队奖: 1项,每位成员获奖证书;
优胜奖: 3项,每位成员获奖证书。
四、权利与义务
1.组织者权利与义务:
作为大赛组织者,组委会有权对整个活动的所有环节进行摄影、摄像以及录音。学院在其出版物及其他媒介中使用大赛期间所获取的资料和信息,须征得相关参赛队的同意。
组委会有义务不泄露参赛作品中涉及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有关竞赛的所有信息必须经组委会授权后方可在媒体和推荐网站上发布;凡涉及参赛作品的相关报道,属于团队个体行为,参赛选手自行把握参赛作品中技术及商业内容的披露尺度,与组委会无关;参赛者与其作品中经授权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的所有人之间的纠纷与组委会无关。
2.参赛者的权利及义务
大赛参赛者拥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1)在符合参赛规定的条件下参加比赛,享有公平竞争的权利;
(2)有获得大赛参赛信息和基本支持帮助的权利;
(3)有向大赛组委会咨询和申诉的权利;
(4)有认真遵守大赛章程及相关规则,积极配合大赛组织机构工作的义务。
五、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