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MBA课堂不应缺少“时代精神”

作者:皮君发布时间:2010-01-05浏览次数:441

本报记者 夏静 通讯员 张才刚 皮君 刊发时间:2010-01-05 07:35:08 光明日报  

  压题照片:面对思维活跃、思想成熟的MBA学员,新的教育思路势在必行。(资料照片)

  2009年12月24日召开的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是坚持社会 主义办学方向、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政治保证。

  作为中国专业硕士领域最早的教育产品,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已经走过了整整18年。如今,这个“舶来品”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蓬勃发展,规模迅速扩张。MBA学员中,许多都是事业有成的“精英人士”,其中不乏企业高管和政府官员。面对这样一群思维活跃、思想成熟的“特殊学生”,新的教育思路势在必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MBA课堂上,把专业教学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开创了思想教育的全新形式。

以专业精神塑造MBA之“魂”

  我国从1991年开始举办MBA教育。MBA培养院校从1991年的9所发展到现在的182所,遍布全国除西藏之外的30个省市区;每年招生人数从不足百人发展到现在的3万余人。截至2009年9月,全国累计招收MBA(含EMBA)学生23.25万人,已有13.67万人获得了MBA学位。据权威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的MBA招生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许多院校的MBA课堂开起了“流水席”:前一批还没有“吃”完,下一批已经在“候场”。原本定位为“精英教育”的MBA,也在中国的教育潮流中一步步走向“大众化”。在这一状况下,专业教学的质量尚且难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就更显捉襟见肘了。

  面对如此难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找到了应对之策。凭借学校“财经”、“政法”的专业特色,他们提出了塑造“专业精神”的口号。正如该校MBA学院院长汪海粟所说,MBA学员往往都有较长时间的工作经验,许多人仍是在职状态,他们中甚至有一部分已经是所在领域内的精英;与本科教学相比,MBA课堂应大力倡导“专业精神”的塑造,更多地关注学员精神文化层面的提升。

  为了成功塑造MBA学员的“专业精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先花大气力“改造”了部分专业课程。他们最大的特色,就是将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全面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大大丰富了传统专业课程的内涵。

  管理学和伦理学,这两门在许多人看来毫无关联的学科,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实现了“激情碰撞”。该校在全国最早开设了管理伦理学课程,旨在帮助职业经理人解析现代管理手段带来的精神困惑和道德悖论,探讨完善企业诚信体系、重建企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与途径。同样,为了突显“法治精神”,学校又在MBA、EMBA的课程中添加了法学的专业内容,融合为法律社会学、法律经济学等“新课程”,辨析现代经济现象产生的根源,引导学员以积极探寻问题的本质。中国知识产权界著名学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教授为MBA学员讲授的知识产权法课程,向学生传递了法律背后的精神世界;民法界权威学者陈小君教授则通过课堂面对面地言传身教,全面、翔实地分析了近年来经济法律热点问题,以此构建学生的法制精神。在此基础上,学校在国内首次开展了MBA教学中外比较研究,并将成果提供给100多所高校参照。

  “专业精神”不但是一种学习态度、一种工作方式,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价值认知和价值判断的标准。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的MBA学员身上,这一理念得到了很好的展现。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2002级EMBA学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总裁张响贤,推出首款人身巨灾保险产品,在与校长吴汉东进行反复交流后,写成了《关于保险产品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文,填补了我国保险制度领域的空白,使地震保险制度得以加强和完善。

以责任意识培植MBA之“根”

  社会责任是企业存在的根基和发展的根本。一个现代企业,必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一位现代经理人,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如果将MBA教育比作一棵大树,那么责任意识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只有以培养责任意识为根本,MBA教育才能最终获得社会的认同。

  汪海粟院长认为,创造财富、积累财富当然是企业和企业家天经地义的追求,但除此之外,企业家们应该能对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多履行一些社会的责任和时代的使命,在创造价值的同时更懂得分享与奉献,恪守诚信,铸造中国的商业精神,在国际上树立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在他们的MBA课堂上,责任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作为学院里人人称道的“爱心大使”,浙江经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EMBA2005级毕业生钟浙晓,始终不忘学院的教诲,努力回报社会,通过捐资助学、捐资扶困等形式,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近十年来,他和他的企业累计捐资超过2500万元。为了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钟浙晓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设立100万“经发助学金”,用于资助贫困新生。2001年毕业的MBA学员、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福寿,始终将“诚信天下,用户为先”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不仅为企业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润,更带来了难以估价的社会效益。

  作为一个集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员曾以不同方式多次支持社会慈善事业:EMBA学员两次出资共计人民币30万元,援建了两所以学校EM-BA命名的希望小学;深圳MBA学员出资5万余元,援建革命老区和平县二六村的芹塘小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MBA,不仅仅是财富和商业的圈子,更是慈善和公益的力量,责任意识在这里不断“生长”。

  2006 年12 月和2007 年11 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园里连续举办了两届特殊的招聘会——校友招聘会。在读和已经毕业的MBA学员们纷纷回校招聘自己的“学弟”、“学妹”,为母校的毕业生就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这种责任之举,大大感染了参加应聘的大学生们。

  在实践自己的责任意识之余,MBA学员开始以“专业眼光”来审视新时期社会责任的内涵和特征,并进行了相关的理论探讨。山东学员王天仁的毕业论文《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重建》受到山东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并准备进行大力推行;中国人寿副总裁、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部主任张响贤在2002年入学后,几乎每节课后都要撰写一篇文章,后来整理为《保险创新论》一书出版,对保险业的社会责任做出了自己的界定。

  谈到MBA,人们的脑海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概念:“成功人士”、“案例教学”、“不菲的学费”,还有就是纷繁复杂的“关系网”。其实,这些并不是MBA的全部,更不应该是MBA的核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实践表明,只有在社会责任之根上,才能长出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正如汪海粟院长所说:“在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层面上,EMBA能丰富学员的人生内涵、提升人生品位,使其不断超越自我,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所以EMBA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它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让我们保持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步。”

以人文底蕴铺设MBA之“路”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文精神,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内在驱动力;一种好的教育模式,必须具备浓厚人文底蕴。处于高等院校中的MBA课堂,既有校园的宁静与朝气,又有社会的跃动与成熟;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人文精神也应当是别具一格的。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塑造人文精神,成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教育思考的又一个关键问题。他们从学员“身份”的改变入手,力图营造民主参与的教育氛围。学校定期召开评议会,征求学员意见和建议,以优化教育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在学院开发的多个项目中,学员均有机会参与其中,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才能,提升自己的实力。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MBA学员不再是被管理者,而变成了参与者和服务对象。

  随着民主参与制的深入实施,MBA学员们的“声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学校也有效掌握了学员的思想动态。这样一来,“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变得热络起来,思想交流也变得顺畅起来,以前“苦口婆心”的“说服式”教育逐渐被学员们的自我调整所取代。“实行民主参与制,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一个不民主的商学院,不会进步、发展,甚至难以在一个民主的社会大背景下生存。”汪海粟表示。

  人文精神的塑造,并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和教室之间;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往往更能展示个人和群体的力量与精神。2006年5月,2005级学员前往湖北咸宁开展了以“拥抱自然,超越自我”为主题的两天户外拓展训练。训练中穿插个人挑战项目和团队协作项目,不仅从体能上考验了大家的身体素质,而且还从思想上、智慧上考验了学员们的团队协调能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的邓昕说:“MBA学员大多是单位的‘一把手’,个人意识都很强;活动刚开始时,大家配合得并不好。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学员们的配合意识逐渐增强,集体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

  人文精神的培养,也不仅仅止步于理论和书本之上;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同样可以达到展现人性光芒和彰显人文价值的目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为每一个班级配备了班主任或辅导员。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班主任和辅导员都会为学员提供“一条龙式”的全程服务与管理。在细致入微的服务中,学员们对学校教育理念和文化氛围的认同感一步步增强。

  2003年4月4日,一场特殊的论文答辩会在医院的病房举行,答辩者为MBA学员王明宏。还在读大学时,王明宏就被诊断为晚期椎管肿瘤,医生断定他的生命不会超过五年。但是凭着坚强的意志,王明宏顽强地战胜了病魔,并于毕业10年后来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攻读MBA。然而,正当王明宏自信地准备着自己的毕业论文时,他的病情复发并一再恶化,双下肢截瘫,无法到学校参加答辩。学校特别决定,将他的答辩会安排到病房。王明宏满怀感激地表示:“即使我的路走不下去了,我也希望我的坚强能激励其他人,因为这种精神是生活给我的,我要还给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