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汪海粟陈婷与曹章武聊中国EMBA五周年实录

作者:皮君发布时间:2007-09-18浏览次数:109

 

  9月14日,中国EMBA五周年系列访谈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院长汪海粟、《环球企业家》杂志社董事总经理陈婷携手北京市五洲在线广告有限公司总裁曹章武做客新浪财经嘉宾聊天室,图为曹章武和汪海粟合影。


  2007年9月14日上午10:00-12:00,中国EMBA五周年系列访谈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院长汪海粟、《环球企业家》杂志社董事总经理陈婷携手北京市五洲在线广告有限公司总裁曹章武做客新浪财经嘉宾聊天室,以下为聊天实录。

  曹章武: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中国EMBA五周年系列访谈的第八期,今天参与访谈的嘉宾一位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的汪海粟院长,一位是《环球企业家》杂志社的董事总经理陈婷女士,非常欢迎二位嘉宾来到直播现场。大家都知道EMBA在中国刚刚推广五周年,当然这主要是指国家正式批准的。在这之前有像中欧、北大光华已经开辟了创新思路。对于中国本土的大学来讲,真正全面开展EMBA才走过五年时间。这五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包括我们吸取国外商学院的经验理念,引进了更好的师资等等。除了商学院本身所取得的成绩以外,也为中国企业界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化管理能力的企业家以及中高层管理人士。请问汪院长,EMBA是如何引进中国的,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发展状况?

  汪海粟:刚才主持人问到一个问题,就是EMBA在中国的问世以及五年来走过的历程。应当说EMBA引入中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在2002年开展EMBA教育的,我们知道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企业经历了企业的变革,市场的转型和政府功能的改造。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有了一些新的要求,客观的讲需要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形成发现价值、判断价值和创造价值的能力。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技术不断的进步,可以看到,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都在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他们在实践当中形成了自己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他们也希望高等院校,尤其是已经实行了MBA教育的院校,为他们提供与市场同步,与改革同步,与技术同步的专业培训和专业教育。在过去五年,企业界和商学院在共同探索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总体来看, EMBA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影响了社会,他们用EMBA所学到的知识不断的在解决他们实践中的问题。所以我觉得EMBA在中国方兴未艾。

  曹章武:今天我们也请到了财经媒体的资深经理人陈总,由陈总所经营的《环球企业家》杂志在中国影响很大。请问陈总,EMBA五年走过来,您当初是怎么理解EMBA项目的?

  陈婷:我觉得EMBA对中国企业的帮助非常大。由于中国特色的国情,应该说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出身都是不一样的,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很多企业家都是小学、初中毕业,在特殊的国情下,他们抓住了机遇,用他们的商业天赋,用改革开放的商业成果,创造了一系列商业的神话。当他们的企业走到一定的阶段,他们自身也需要提升,我觉得EMBA的出现,给这一群企业家提升自身素质提供了特别好的机会。刚才汪院长提到职业经理人层面,大部分的职业经理人,尤其在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大部分都受过比较好的高等教育。但是当他们走出象牙塔,走进工作岗位,发现理论和实践是有差距的。他们重新回到大学校园,学习EMBA项目,既不用花太多的机会成本,还能够接受系统的教育。我觉得EMBA项目的出现,对中国企业管理阶层的进步,应该说推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对中国企业专业化进程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小平同志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说中国很多的企业家从创办企业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路程。但是他创办之初没有好的模式,也没有好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他们走过来非常艰难。现在重新回到大学校园,他们发现他们有办法把这些石头慢慢变成玉,再重新管理他的企业。这几年中国企业的发展,我自认为中国商学院的兴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另外EMBA的出现,也推动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中国社会融入全球经济,中国企业必须要走国际化这一条路,我觉得EMBA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

  曹章武:其实《环球企业家》杂志社主体还是媒体,但是它也相当于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商学院,因为它经常把经典的案例呈现到读者的面前,很多读者在其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财经杂志很多的价值跟商学院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从实际国情、规模需求出发,以历史积淀、专业特色、师资特长与体制特区“四位一体”的特殊优势确保了EMBA的物有所值与物超所值。汪院长,请您给我们解读一下何谓“四位一体”?它对EMBA教学有什么作用?

  汪海粟:刚才陈总也讲到了,当初推出EMBA项目,其实是想改变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法,同时也希望影响世界。就EMBA项目本身而言,是有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当年推行这个项目的时候,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清楚的去认识一个学校的历史和一个学校的结构以及社会的需求。根据历史、结构和需求的约束,去构建自己的行为方式,筹划自己的战略方法。

  首先谈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必须去研究中国MBA教学体系,中国MBA的教育,在教学体系中大致可分为三个板块:第一综合类大学,第二理工类大学,第三财经类大学。从第一批试点院校,到现在的第四、第五批院校,我们发现MBA在不断的发展。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这三类院校各自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历史作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属于财经类院校板块。谈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我们要看它的历史。学校前身是1948年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并由第二书记陈毅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的中原大学。1953年,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中,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基础,荟萃中南地区六省多所高等学校的财经、政法系科,分别成立了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为湖北大学。"文革"期间,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1971年湖北大学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湖北省批准学校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并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湖北财经学院由财政部及湖北省双重领导,以财政部为主。1984年,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归司法部领导。1985年,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邓小平亲笔题写了校名。2000年,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学校跨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了自己企业管理的专业。尽管在“文革”期间,受到了一些冲击,但是它仍然是文化大革命以后保留下来的财经院校之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着悠久的传统,有着比较系统的学科结构,是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理学、工学等八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现在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学科,有几十年的历史,已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教学科研队伍。

  其次,当我们形成自己竞争能力的时候,必须要看到EMBA的需求。学员在选择EMBA项目的时候,第一,希望增长自己的知识。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我们面对新的供应商,面对新的竞争对手,面对新的宏观和微观经济的变化。第二,希望在接受这个项目教育的同时,能够互相交流,构建战略平台。与此同时,我们也知道这个项目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联系中国国情和联系全球化发展的知识创新,不断的去影响EMBA学员所在的企业,使他们的绩效不断的改善。因为有这样的历史和结构,有这样的需求,所以我们当年在试办EMBA项目的时候,就提出来“特色、特长加特区”的办学理念。

  第一,所谓特色,就是学科要有特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要的学科是经济、管理和法律。当我们去实践EMBA项目的时候,我们希望了解这三个学科在EMBA当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认为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去研究经济现象演进的规律。我们的企业家也好,职业经理人也好,必须了解在一个开放的、不断演进的条件下的经济的活动。第二,需要有法学。我们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规矩。当我们有了规矩,或者了解了规矩,就要根据规矩采取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管理。我们希望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经济、管理、法律三个板块的课程明确各自的特色、各自的任务,形成EMBA学员能够学到的行之有效的知识系统。

  第二,师资要有特长。当我们推出EMBA项目的时候,国务院学位办和MBA教育指导委员会,都对师资有严格的要求。比方说博士学位以上的教师不得低于50%,有实践经验的老师不得低于80%。EMBA教育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我们在选拔EMBA教师的时候,要求校内的老师和校外的老师一定要有同行认可,在本专业当中学有专攻的专家。遴选的校内的这些老师,他们教学的态度、工作的绩效得到了学生普遍的认可。同时,我们也认为EMBA的师资也应该是开放的。所以我校聘请了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些优秀的校外师资。我们希望通过不同学校优秀老师之间的互动,来提升EMBA教学的多样化。我们也加强了与国外和境外学校的合作,通过聘请在美国、加拿大以及新加坡有丰富的EMBA授课经验的教授,来我们学校教学,传授他们十几年或者几十年EMBA教学当中所形成的经验,以及他们对某一个学科独到的见解。通过这样有专长和特长师资的通力合作,保证EMBA的教学质量。

  第三,所谓体制特区,就是EMBA这样的项目,作为高校当中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的项目,它还在摇篮当中,所以学校的领导高度重视。我们学校在有EMBA项目以后,把MBA、EMBA集中起来,成立了在管理体制上相对独立的MBA学院。通过这样相对独立体制,举全校之力来推动EMBA的发展。EMBA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案例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互动,因此我们强调了走读和走教同时结合的模式。这些EMBA学员除了在武汉学习以外,还去北京、上海、大庆、海南学习,并去国外游学。这样流动的、移动的课堂模式,使大家增进了感情,交流了经验,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关系。所谓的体制特区,我们是强调MBA学院在EMBA发展过程当中,一定加强与那些对MBA或者EMBA高度关注的企业和媒体的联系。我们希望与企业和媒体合作,去打造一个有效的战略合作的平台。比如说同东风集团、武汉钢铁公司、招商银行(36.98,-0.88,-2.32%)等等企业,建立了非常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这样的联系,我们可以请优秀的企业家跟EMBA进行交流,同时也可以让EMBA的学员,能够到企业当中,对新的问题、对新的环境进行分析、进行调研,并且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觉得这样战略的互动,对学校、对企业、对媒体是三赢。

  所以希望通过这种“学科特色、教师特长、办学特区”的方式,去推动中国EMBA的发展。

曹章武:刚才听了汪院长的介绍,我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你们学校EMBA具有一流的师资和教学模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EMBA项目非常重视,由于很多原因,我们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了解的不是很多。最近因为要访谈,所以我在网上搜索了相关的信息,今天听了您的介绍,确实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请问陈总,您是资深的媒体人,平时也跟国内很多优秀的商学院有合作,比如说给商学院的教授开辟专栏、联合商学院举办论坛等。那么您听了汪院长的介绍以后,您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EMBA项目有什么样的了解?

  陈婷:听了汪院长的介绍,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我觉得汪院长应该经常来新浪做客,经常在媒体上推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我也和曹总一样,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EMBA了解的不是很多,但今天听了您的介绍,确实很受益,而且强烈建议您多跟媒体合作,多推销你们的品牌。我在清华读EDP的项目,从小到大受的都是中国式的教育。您刚才讲到的注重实践,跟企业联动,跟媒体联动,我觉得这些都特别好。因为应试教育巨大的问题,就是不管你是否喜欢,我都要告诉你,这个很重要。我们从小都接受着这样的教育,包括今天有一些刚刚起步的商学院,依然在执行这样的教学模式。我自己是有过一些挫折感的,因为对我们来说时间非常宝贵,当我走进学校,坐在课堂上,我希望学到的东西是很快能被吸收的,并且运用到管理实践中。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中国很多的教育模式,依然还没有脱胎于旧有的教学体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您说成立一个办学体制相对独立的MBA学院,在体制上有一些创新,我自己观察过,很多大学在这方面的制约就是来源于体制的制约。也许您推广得当,您的这个特色,会成为吸引人们眼球的很重要的项目。

  我本人今年接受过哈佛大学的一个短期培训,它是亚洲基金心理学研究院做的心理学的培训。因为我自己在上课之前,我就想我个人心理很健康,但是由于朋友的强烈推荐,就去上课了。每一次上课也跟读EMBA差不多,每次上完课,都觉得心灵得到了释放。我们国内的很多教育,包括商学院的一些教育,依然是灌输式的,不管你能不能接受,不管实践跟理论是否有差距,我都要告诉你理论上是这样的。所以很多读EMBA的同学,不一定真的能学到东西。每个人的目的都不一样,有些人就是去积累人脉资源,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当然我觉得大学最重要的职能,或者首先的职能就应该是教书育人。我一直觉得教育是一个大商业的概念,但是我觉得在大学里面应该追求长期的商业效应,而不是短期的商业效应。所以我觉得今天听汪院长讲下来,我自己也耳目一新,我们作为商业的杂志,今后也希望能多关注汪院长这边,也多关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改革的进程和实践的案例。

  曹章武:可能汪院长跟武汉本地区的媒体合作的比较多,其实从长远来讲,中国真正的几大媒体,一个是在北京,一个是在广州。北京的媒体我想它的国际化视野比武汉地区要好一些,因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还有北京财经媒体都非常关注中国管理教育的发展,也非常愿意和中国商学院有互动的关系。再有北京的一些媒体,每年都会举行很多跨国的论坛,包括陈总每年做的高峰年会。

  陈婷:我也希望这样的论坛,汪院长和其他的同事能够积极参与。

  曹章武:其实做这样的论坛,一方面是为了传递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希望搭建一个平台,让国内的商学院有自我展示的平台。我想中国很多媒体都在做这样的事情,以后汪院长可以更多的参与到媒体当中来。应该给更多的媒体读者,对中国商学院的一个全新的了解。前段时间我们采访暨南大学、岭南学院等等,采访之后,发现我们忽略了那些非常有特色的商学院,他们有非常好的教学模式,并且学员的素质也非常好。

  陈婷:我能很深切的感受到,汪院长在推荐他的学院的过程中,思维非常缜密,而且很系统。因为我是一位女性管理者,有一次同行问我说:“您觉得女性管理者最大的缺点是什么?”我说:“其实对管理者来说没有男性、女性之分,我觉得女性管理者可能在感性思维上强一些”。我们要去接受商学院的教育,就希望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其实管理做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非常需要系统思维能力。今天我在现场,能从汪院长身上感觉到他管理的商学院,也应该是这样的。

曹章武:其实前几期访谈的时候,也提到了发展方向。一个是综合性的EMBA项目为主要的发展趋势,还有就是刚才您讲的,以专业化方式去发展。比如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它是以会计管理为主要的授课方向。像厦门大学,是以财务管理为特色的EMBA。刚才听了汪院长的介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除了经济、管理, 还结合了法律。其实法律方面是跨国公司必须要上的一课,我想突出这一块,也是为那些跨国型的企业,提供非常好的法律保障。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经历了非常深远的经济体制转型,这其中就需要通用的管理型人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是以“管理、财务、法律”为特色的,对学员进行综合方面系统的培训。请问汪院长,在具体课程设置方面,管理、财经、法律方面的课程设置是什么样的?

  汪海粟:我首先回应一下陈总,刚才您讲到女性在管理中的作用。从我们这五年EMBA发展过程来看,应该讲女性的企业家和女性职业经理人的比例是越来越大。通过EMBA学习过程中女性管理者所表现出来的品质,我觉得是中国EMBA项目能够基业常青的非常重要的元素。刚才曹总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EMBA发展过程中,怎么样配置财经、法律和管理之间的学科关系。最重要的一点,MBA也好、EMBA也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其实是面对国际化、市场化和专业化三大趋势。

  首先,当我们发展EMBA教育的时候,不得不看到EMBA项目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个客观的、必然的产物。所以我们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引进这个项目是势在必行的。但是在国际化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大海航行无舵手”,我们希望EMBA在以后的发展中,能够有行业协会的引导、有国内外院校良性的、有效的互动。

  其次,刚才讲到市场化问题, EMBA项目很难说就是一个商业化的产品。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EMBA作为一个新的教育项目,一定要适应市场化的需要。EMBA项目一定要在竞争中去形成自己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未来中国的MBA教育和EMBA教育,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有些商学院以学校为荣,二是有些学校以商学院为荣。这是一个竞争的结果,是一个供求关系长期互动以后,市场或者学生的理性选择的结果。

  第二,无论国际化,还是市场化,我觉得EMBA的发展,需要去构建专业化优先的战略。谈到专业化,我觉得市场是分层次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中国的30所EMBA的试点院校,他们的学科特色不同,地域布局不同,办学理念不同,历史沉淀不同,校内各种资源的结构也不同,所以只有去联系各自特别的环境、特殊的资源,构建专业化优先的战略,我们才能共赢。所以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这三大板块,我们希望能够融通。在财经这一块,我们和国家会计学院构建了“1+1”项目,由国家会计学院选择国内一流的师资,去跟我们的学生讲授包括会计、财务管理、资本市场、公司融资等管理类和财经类的课程,学生可以取得国家会计学院授予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培训证书》。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学生财务管理类的知识,增加教育的附加值。我们的法学板块,是根据企业在市场运行中的需要认识的系列规制来设置相应的课程。所以我们就有了《民商法》、《公司法》和《知识产权法》等等。目前在我们的教学体系当中,法学板块的构成,大概占到20%,经济学板块课程占到20%到30%,管理学课程大约占了50%。同时我们也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某一个班级当中学生来源的结构不同,在不同的班级,在核心课程一致的情况下,推出一些与班级的需求和结构相适应的选修课程。总而言之,我们希望去打造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科特色的EMBA教育体系。而且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专业化教育的过程,去影响学生及学生所在的企业。通过影响学生和企业,去影响我们的社会。因此,就像刚才两位讲到的,我们真的希望与媒体实行良性的互动。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让中国的EMBA项目,在影响企业家,影响企业和影响中国社会的同时,也能够影响世界。这种影响一定要通过媒体来传导,所以我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跟二位进行交流,同时我也希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你们的支持。

  曹章武:那是一定的,希望可以帮你们提供更多的资讯和战略性资源。刚才陈总提到的一个问题,在中国乃至全球,EMBA都是有两个发展模式,一个是专业的,一个是综合的。请问汪院长,您在专业化和综合性方面今后如何安排?

  汪海粟:客观的来讲,我觉得企业家应该是全才,但是企业家是在专的基础之上的全才。他必须去熟悉行业、去熟悉业务。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化进程中,当初的CEO多是具有适应工业化大生产要求的技术背景。走到今天,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规制的力量越来越强,因此人们发现,在跨国经营过程中,越来越多跨国公司的CEO具有财务或法律的背景。因此到底是综合化重要还是专业化重要,我觉得没有专业化就没有综合化。

  曹章武:请问陈总,在您这么多年经营管理过程中,如果让您选择课程,一个是专业化方向的,一个是综合化方向的,您选择哪方面的?

  陈婷:比如说我在做记者的时候,因为媒体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很多环节。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应该跟汪院长讲的有点不谋而合,其实是专、全再专。比如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我是从记者开始做起,在那个阶段你是需要提高作为记者的专业素质。那个时候如果去学管理、学运营,可能没有用。人生的进程是前进的,慢慢的你需要了解更多环节的时候,比如说需要了解广告专业、发行专业,还需要了解品牌专业,我觉得在那个阶段,我需要受一些专业性的培训。我也接受过岭南学院财经记者方面的培训等等,就是说在那个阶段你是需要一定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当你走上管理岗位的时候,需要你有一个系统的思维,综合考虑全局观,这时候就需要你有综合能力。其实跟汪院长讲的差不多。但当你做了一段管理,各个系统都搞清楚之后,我觉得需要做减法。从今天开始,我在我的MSN上写了一句话,叫“心灵的沉淀靠的是减法”。当你走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你每天会被各式各样的事情牵制着,会被各式各样的诱惑诱惑着,如果这时候你的抵抗力不强,不太会做减法的时候,你会盲目而无功。这时候我觉得就需要专,比如说我对曹总的认识,曹总的公司从创办到现在,我也是见证人之一。他们就是为商学院服务。我想公司做大以后,他本人也需要综合的能力。当你有综合能力之后,您又需要聚焦各个方面。对我来说,专业的培训跟综合的培训都非常必要,只是人生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培训。

  曹章武:如果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综合的EMBA项目,可以说很难去和北大、清华等等一流的学府竞争,但是听了您刚才的介绍以后,可以感觉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比较专业化的。按照我的理解,我觉得您学生的来源,不仅是湖北、武汉地区,应该是面向全国。所以想给汪院长一个建议,因为咱们有法律特色有财务特色,我们的招生应该是全国性的,从推广、品牌的建设,应从全国的角度建立自己的特色。

  陈婷:我今天听下来,觉得在汪院长的头脑里,关于学院的定位非常清楚,只是没有太多的告诉媒体或者外界,说我的定位是什么。因为您说恢复高考之前,其实只有一个半财经特色的大学,其实经过历史的积累、积淀,走出来的院校,它在这方面的积累,肯定是比一般院校强得多。我觉得这就是它的特色,包括法律特色,如果非要用综合类或者专业类来区分,我觉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该算专业比较明显的院校。比如说我要了解法律知识的时候,可能会选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样的院校,会学得更权威。因为管理者真的是综合性人才,要求各方面的素质,我自己会强烈的推荐哈佛大学的心理学院。我觉得做的也比较好。

  曹章武:之前采访的商学院,像厦门大学等等,他们把自己的触角已经触摸到全国各地了。请问汪院长,您在接下来新一轮的生源结构或者品牌推广,有哪些战略?

汪海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过五年的发展,在媒体和企业共同努力下,吸引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我们的学员主要来自国内不同的地区和行业,他们选择我们很重要的原因,一是财经加法律的课程设置;二是五年来形成的良好声誉。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我们目前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以及不同地区的游学,包括到国家会计学院的专业学习越来越认可。正因为有这样的战略互动,彼此的口碑相传,我们的生源,才能不断优化,目前已有一些境外和国外的学员,开始选择我们的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财经政法类的院校,我们和国内其他29所从事EMBA教育院校相比,彼此都有各自的特色,我们一定要共同努力。我经常和同事讲,MBA教育和EMBA教育是长期的,我们必须善待学生、善待老师。尤其是在项目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必须善待自己的同行。

  今天在采访的过程中,也觉得我们必须善待媒体。因为只有通过他们推进我们、了解我们、宣传我们,我们的项目才能为更多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所认知。我个人认为,EMBA五年的发展,对国家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对数以千计在校和毕业的EMBA学员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但是客观的讲,社会对EMBA这五年发展所做出的成就还缺乏认知。比如说我们学校EMBA当中,就有非常优秀的学员,他们做了一些令人感动的事情。我们有一位学员在保险行业工作,他每完成一门课的学习,都会写一篇非常有价值的文章,18节课下来写了18篇文章,然后结集出版了非常有影响力的专著。再比如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在提升自己的同时,还要造福社会。所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EMBA学员,捐资建立了两所希望小学。当这两所希望小学面世的时候,媒体都有过报道。其实我们的EMBA学员,在实践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在实现个人财富增值的过程中,也希望与社会分享他们的财富。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更多的了解这些不断成长中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了解他们的艰辛,了解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强调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影响社会,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让社会了解自己,并且去提升自己的价值,去创造有竞争能力的生源。

  曹章武:其实国家在确定EMBA这个项目的时候,就非常强调国际化,也是要求海外教师达到30%,刚才您讲了,具有企业实践操作经验要达到80%。这么多年过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都有哪些措施?

  汪海粟:当年教育部学位办和MBA教指委,对国外师资比例的限制,有其必要性。首先,EMBA项目作为一个高管人员的教育项目,需要有一定的门槛限制和要求。这些门槛限制和要求,其实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通过五年的实践,这一制度执行下来有利有弊。我认为利大于弊。从利的角度讲,我们引进国外EMBA的授课老师,他们熟悉EMBA教学模式,了解EMBA的控制流程。他们与学生之间灵活的、有效的互动,使我们能够理解什么叫做EMBA教育。当然它也有弊。我们邀请来的老师,比较熟悉国外的情况,不太熟悉国内的情况。他们讲的案例,大量的都是国外的案例,离我们比较遥远。现在这些老师也在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越来越多的境外和国外的老师,开始使用中国的案例,这是一个渐进和改革的过程,有一些学员认为境外老师的案例教学,形式非常灵活,但内容离中国比较远。另外,集中授课的时候,外国的老师用英语教学需要翻译。这就有了时间的耗损和效率的下降。大家对引进外国老师的制度,总的来讲还是肯定的,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刚才主持人讲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有没有自己的心得或者举措。首先,我觉得一个商学院,必须开门办学,必须要让国内的同行了解自己,让国外的同行了解自己。所以,在过去五年当中,我们坚持“走出去”的战略。比如说和美国的西北大学、堪萨斯大学、罗德岛大学和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去年美国的堪萨斯大学有15名学生到我们学校,进行了为期三周的游学。在我们EMBA学生的支持下,共同完成了《关于中国汽车工业案例》的撰写。这一批美国学生回到学校以后,向学校汇报了他们游学的过程。商学院院长给我写了一封充满激情的感谢信,认为这次MBA学生的中国游学非常成功。

  通过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中国老师和外国老师的互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最近一年,根据学生的要求,我们开始组织EMBA的学生到海外游学。前后已经有三批学生到美国知名的院校进行海外游学,并分别接受了西北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一些优秀商学院教授的指导。我们把移动课堂,从国内搬到了国外。学员在海外游学的时候,参观了杰出的企业。通过与美国教授、美国同行的互动,给学员打开了一扇窗户,他们看到了自己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差距。这种国际化的推进,国外和国内学校的战略互动,对EMBA项目健康的成长非常有利。

  曹章武:也就是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EMBA,不仅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方式办学,而且还要“走出去”。请问一下陈总,《环球企业家》杂志社是以“推进中国商业国际化为使命”,是目前非常高端的商业财经杂志,还有一年一度举办的论坛,也是为了促进国内和国外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合作。您认为中国企业家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需要哪些国际化管理专业的知识?

  陈婷:我觉得游学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我记得去年长江商学院的项兵老师,他既是优秀的学者,同时也是非常出色的营销专家。他在推广商学院的理念上,我认为他在国内做的是非常不错的。去年他组织中国的企业家跟李嘉诚在香港有一次对话,在去年很多商业事件里,这件事应该是被大家记着的。因为李嘉诚在商业界那么多年,他的精神财富是非常多的。到今天,大部分中国企业家当他们完成自己的原始资本积累,当他们的企业需要上台阶的时候,当然现在国内接受教育的途径很多,其实有相当多的企业家渴望到国际上去,以游学的方式。我觉得汪院长,你们学院这种游学的方式,真的应该好好推广一下。据我了解,中国企业家现在学习的欲望和能力跟学习的进度,应该也是空前绝后的。我们知道,去年长江商学院组织过CEO班,它的门槛是非常高的。我觉得商学院的教育,其实汪院长前面也讲到,门槛意识还是非常重要的。人说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其实一流的商学院也是应该制定标准的。你标准制定的高,大家觉得虽然交的钱比较多,但是收获是巨大的。

  我觉得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一课是中国企业家迟早要经历的,我们看到有一些人成为先驱,有一些人成为先烈的。我们杂志报道这方面的故事非常多,看下来,我觉得不管他们是先驱还是先烈,尤其是那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家,不管是作为媒体还是商学院教育机构,都应该推动他们成长。因为不走出去,他们是不知道国外是怎么样的,如果不交这些失败的学费,他们也不知道后面是怎么成功的。应该说我们处在非常好的时代,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坚定的信念,这个时代就会给你提供平台去施展,给你提供教育机会去接受教育。

  曹章武:刚才说到游学,我补充一下。因为我们跟长江商学院一直合作非常紧密。刚才讲到游学,其实项兵院长,除了在给EMBA学员教课的时候有一些创新,他在商学院内部管理的时候,也非常好的贯彻了他的理念。刚才陈总讲,长江商学院有非常好的超级CEO班,把他们带到美国、欧洲,去跟国外同行的企业家,也是超级的CEO沟通交流。后来长江商学院又有新的创新,比如把专门针对跟印度有关系的企业家开辟了课程,后来还有韩国和台湾、新加坡、日本等等。其实我觉得它也是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一种创新,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知道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最近通过了AACSB机构认证,汪院长您怎么看待中国商学院参与国际化的认证,认证对中国商学院的发展有什么积极的推动作用?

  汪海粟:商学院认证是国际潮流,越来越多的美国、欧洲、亚洲的学校,都在申请这种商学院认证。这种认证是一种专业认证,是一种权威认证,是一种专家认证,是一种第三方认证。因此,这种认证对于提高MBA的教学质量,完善流程控制,强化战略规划,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觉得中国的一些学校,包括清华和浙江大学去申请并且通过这些认证,表明了中国的MBA教育正在不断的进步。他们在得到学生的认可,得到国内同行认可的同时,也得到了国际一流商学院同行的认可,这是一件可喜的事。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美国的认证标准、欧洲的认证标准,它们往往诞生于特别的环境。这样一些标准,有它的个性,也有它的共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一些标准和认证,未必能够适应转型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商学院。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商学院在申请和接受有关认证的同时,应该去思考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中国MBA学院要求和商学院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商学院认证体系。未来很有可能会有美国体系、亚太体系,或者是中国体系。因为从总量上来看,中国的商学院发展是最快的,中国的MBA和EMBA学生,就规模而言成长是最快的。与此同时,中国的商学院所面对的问题,也是全世界最复杂、最多元化的。所以,简单的去接受他们的认证,可能会有一些障碍。因此,制定中国标准或者制定亚洲标准是中国商学院一个共同的责任。如果有一天,外国的学校在中国推广他们的项目,也要接受中国的商学院认证,这样不仅仅完善了自己,也影响了他们。这将是中国所有商学院应该或者可能完成的历史使命。

  曹章武:中国的商学院发展的历史不长,所以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中国商学院的价值体系,包括标准。所以我觉得,如果要建立中国乃至亚洲的商学院标准,还是需要一段时间。但通过了国际商学院的认证,是不是就成为了国际一流的商学院呢?

  汪海粟:不一定,据我了解,美国的商学院1000多所,但是通过认证的只有100多所。申请认证是商学院的自主权,它可以申请也可以不申请。通过认证的学校,可以是优秀的学校,但未必是最优秀的学校。因此,认证只是说明这所学校它的软硬件和体制达到了一个标准,至于能不能够维持这个标准,能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那是另外一回事。显然不能简单的把通过认证和国际一流相提并论。更何况,商学院是需要有个性的,是需要有大师的,有个性或者有大师的商学院,可能没通过认证,但你不能认为它不是一流的。所以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辩证的来看。

  曹章武:陈总您怎么来看?

  陈婷:我作为学员之一,也觉得清华通过认证是感到非常光荣的。对认证本身的认识、推广和了解都非常重要。我特别赞成汪院长的观点,中国的国情是什么样的,中国的商学院应该有什么样的认证,亚洲国家和其他国家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不能简单的模仿国外,或者简单的引入国外。就像我们报道的很多跨国公司,它是世界500强企业,但是到中国并不一定能发展的很好。所以并不是说你取得了最高的认证,就是最好的,往往是最适应的,才是最能长久的。

  汪海粟:引入认证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有某种关联。我自己认为,对国外的东西需要考虑三点:第一,能不能;第二,值不值;第三,行不行。对于认证,应该做另外一种判断,拿过来的东西或者通过了认证,它能不能本土化,能不能中国化,能不能通过这种认证,保证我们产品的特色和竞争的能力能够持久是非常重要的。

  曹章武:现在面对众多的商学院,国务院批准30所,加上中欧、长江,还有境外的商学院陆续到中国推广、招生。我作为EMBA学员,要去找适合我读的商学院,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评估呢?

  汪海粟:市场需要理性,求学也需要理性。今天在MBA和EMBA这样的环境当中,有一些信息不对称。我觉得作为理性的EMBA项目的选择,第一,要了解学校的历史;第二,要了解课程设置;第三,要了解这所学校在MBA和EMBA教育的历史当中,所培养出来的一些杰出的学员和这些学员优秀的业绩。对于产品的选择或者对于服务的选择,有很多人对事前、事中、事后都有判断,事后的判断非常重要。希望我们的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在对EMBA的选择过程中,更多地关注这些学校培养的学员,他们的社会责任、社会影响、杰出的业绩,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当谈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或EMBA的时候,我经常讲我们有许多优秀的学员。他们接受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教育,形成了我们所倡导的学院文化,他们的业绩,不仅可以影响今天的企业,也可以影响未来的企业。所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希望借助媒体来介绍我们的学校,让越来越多的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了解和认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曹章武:EMBA课程其实跟一个产品一样,现在随着市场化进程不断的推进,大家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比如说中欧、长江、复旦、清华等等,他们用比较商业化的手段包装自己的学校和学员。通过这一系列的商业活动,他们已经在市场中建立起自己的EMBA或者商学院的品牌。请问汪院长,咱们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措施,除了打造非常优秀的,有竞争力的教师之外,在品牌宣传方面有哪些措施?

  汪海粟:我曾经去研究企业,我觉得知识经济时代,以品牌、以商标、以专利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刚才主持人讲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怎么样构建自己的品牌,怎么样提升品牌的影响力。首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品牌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的前人为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品牌,已经竭尽了全力,我们要把他们所传承下来的治学态度、办学理念传承下去。

  第二,我们应该去宣传名师,宣传名生,宣传这个项目的学校责任,只有这样不断的造就英雄,不断的深化他们的影响,我们的学校才能有不断深化的影响,不断扩展的品牌影响力。当然,我们追求的是基业常青的MBA学院,我们的MBA、 EMBA项目,一定要追求一种常青的效应。这就需要我们在品牌塑造上有长远的规划,一定要形成自己严格的体系和与众不同的格局,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我相信,只要所有的老师和学生爱护我们的学院,爱护我们的学校。我们学校和战略合作伙伴,加上企业和媒体共同努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商学院的品牌,或者叫MBA学院的品牌,一定会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增值。

曹章武:请问陈总,您作为媒体资深的人士,可以为商学院提供哪些展示自己的平台?

  陈婷:应该说媒体跟学校有一点点相似的功能,其实媒体有时候是企业,也不是企业。我一直说媒体从财务报表上看,好像没有多大,但是又有无限大的资源。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商业媒体,我们叫“推动中国商业国际化”,我们的定位就是两端,一端就是跨国公司本土化,一端就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媒体对商学院的支持有几个层面,一个是可以开辟一个阵地,像清华的老师、长江的老师等等开辟专栏。媒体是很好的宣传平台,有一些大的商学院跟我们都有大的广告的合作。同时还是互动的平台,我们组织的“环球企业家大讲堂”,和各个商学院都有合作。和媒体合作,企业推广了它的品牌,作为媒体也推广了自己的品牌,作为商学院就有了自己经典的案例。

  曹章武:今天很遗憾,因为陈总一会儿还有会议,所以需要提前离开。汪院长,我们接着聊。

  学员和校友我认为是商学院非常宝贵的资源,请问汪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立了以您为会长的校友会,这个校友会的宗旨和目标是什么?主要功能是什么?包括校友会能给学员提供哪些服务?

  汪海粟:每年EMBA学员毕业的时候,我作为学院的院长经常会有发言,也能听到毕业学员的发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些年来毕业的学生,就个体而言都非常优秀,他们都非常爱戴学校。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项目情有独钟,所以当他们离开学校的时候,一再表示希望毕业以后跟学校加强联系,构建一种定期或者不定期互动的机制。根据这些学生的要求,考虑到MBA和EMBA长远发展的需求,我们建立了这样的校友会。

  我们的校友会有几个理念:第一,终身教育。在校友比较集中的地区,请我们的校友,请有关的专家,进行联系中国改革、联系世界发展的一些前沿问题的讲座。我们毕业的校友,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进行充电。第二,希望这些校友了解学校的现状,支持学校的发展。例如:这些年中国大学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张,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们希望EMBA校友去推荐本科生和研究生。通过校友会平台,可以实现双赢。一是可以使我们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多一个找到工作的机会。二是可以使EMBA的校友,通过这样的平台,找到合适的同事。三是EMBA的学员通常都是企业的高管,或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通过EMBA的学习,他们有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并且有非常强的分析能力。在MBA教学过程中,希望实行双导师制。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让越来越多的EMBA学员,在他们认为可能的情况下,去担任MBA论文的合作指导老师。使得MBA学员在学习理论和知识的同时,也借助EMBA的学员了解实践,这样能够促进MBA教育的发展。四是希望通过校友会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校友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那些贫困的学生。真正实现学校和校友的互动。我们也希望通过校友会,不断的去反映校友毕业以后的业绩,不断的跟进校友所在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所在政府部门的发展。通过这种信息的传递来反映个人的进步。并且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大家交流一些问题,找到解决方案,成为一个建立永久朋友的场所。这是我们构建校友会基本的目标。

  曹章武:据我所知,光华管理学院成立了一个校友基金会,能够募集到比较多的资金。您有没有想过也成立一个这样的校友基金会?

  汪海粟:目前还没有构建基金会成熟的方案,但校友有这方面的要求。我觉得校友基金的构建,需要比较广泛的论证,还要考虑到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因素。尽管现在我们还没有比较成熟、规范的校友基金,但是在过去的五年中,我们已经有EMBA学生开始承担他们的社会责任。比如我们有一位毕业的校友在学校设置了一个100万元的奖学金支持大学一年级的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学业。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帮助贫困学生的活动,去探索构建基金的社会需求,并建立相应规则。从长远来看,我觉得商学院的发展或者MBA学院的发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通过社会募捐,通过校友募捐,去完成商学院或者MBA学院的社会使命。

  曹章武:其他商学院校友会还成立了不同的俱乐部,比如说有网球俱乐部、高尔夫球俱乐部等。那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没有这样的俱乐部?

  汪海粟:有人讲过,企业家要关注五个“F”,即关注健康、饮食、家庭、朋友和幽默。理论上讲,EMBA在校的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学生,他们除了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外,还要有一系列休闲的活动。我们的EMBA学员在校和毕业以后,都有类似这样的俱乐部和小组。

  曹章武:我们也专门做过一个平台,比如说举办EMBA高尔夫球巡回赛。这个赛事走过来,给我的感觉大家还是非常渴望除了跟自己学校的学生有交流之外,还希望跟其他的商学院的学员有交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积攒大家的人脉,来扩大商业上的合作。我们也是为了顺应商学院成立各种不同俱乐部的需要,未来还会更好的打造比如说高尔夫球循环赛的平台,将来也会举办网球俱乐部等等。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EMBA商学院的学员有沟通,这也是他们报考的一个亮点。

  在中国EMBA发展的五年过程中,您的学院在这当中,出现过哪些问题?

  汪海粟:刚才我说过中国的EMBA教育只有短短五年,在它成长过程中还是有不少问题。首先,商学院和MBA学院对EMBA学员需求的认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选择EMBA项目的群体越来越庞大。有的来自国有企业,有的来自民营企业,有的本身就是企业家,有的是职业经理人,有的年龄比较小,有的年龄比较大。由于结构不同、企业所有制不同,因此需求就不同。所以EMBA教育,怎么样去满足学生来源多元化,学生层次复杂化的学习需求,这是个问题。第二,大家知道EMBA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案例教学。它希望学生通过案例讨论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去形成自己的表达能力;通过案例的研究,构建自己搜集信息、甄别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案例教学是整个MBA和EMBA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客观的讲,中国EMBA教育历史不长,所以怎么样通过案例教学的导入,来提高MBA和EMBA学员的能力仍然是一个较突出的问题。这几年,我们也试图做过一些尝试,比如说EMBA老师曾经专门到河南宛西制药厂进行案例的开发,通过对该企业七年的发展历史,看到一个企业从2亿多元的销售收入,到今年15亿销售收入的过程。通过七年的跟踪,形成涉及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发展战略的综合性案例。这个综合性案例在EMBA教学当中得到了学员的好评。与此同时,我们也组织MBA和EMBA的学员对一些有兴趣的案例,比如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通过对这家医院发展历程的调研,发展问题的分析,以及它的营销环境当中政策环境改变的认知,去研究民营医院在中国发展的方向。为这家医院定向、定位和定性提供建议。这是我们做的一些尝试,客观的讲,我们的案例教学,仍然是整个EMBA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第三,怎么样去提升中国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能力。我们的老师大部分来自于本校,他们越来越多的介入中国经济管理和法律建设的实践。对社会和企业的影响力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大家对EMBA这种新项目当中,与成熟企业经理人的互动,尤其是课堂互动,怎么样让他们更有兴趣和效率,仍然是一个问题。所以在所有EMBA任课老师中,我们实行了相互听课、相互交流的制度。通过这种方式,去构建合适的教学流程,不断的进行教学方式的认知。通过这样的互动,来提高老师的能力。

  总而言之,EMBA的五年是风风雨雨的五年。我们在遇到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力图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尽管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我们已经认知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已经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某些方案。

  曹章武:今天由于时间关系,互动访谈就到这,接下来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网友的问题。来自湖南永州的一名网友,他说武汉地区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镇守,就冲着这两大教育品牌,一定有很多人相信他们EMBA的实力。请问一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EMBA有什么样的优势去吸引生源?

  汪海粟:客观的讲,在同一个地区去举办相同的项目,竞争在所难免。但是我们更多的是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所以每年三所商学院、管理学院以及MBA学院的院长,都会互通自己的信息,介绍各自的发展。我觉得这样一种战略性的互动,表明了中国高校,尤其是中国商学院的胸怀和气魄。谈到和其他商学院的关系,各自都有优势和市场定位。比如说武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在它的EMBA教育过程当中,形成了它自己的特色。比如它使用的外籍老师比较多,有行业EMBA的教学项目。华中科技大学有不少的老师在海外进行过专门的进修,EMBA教育国际化程度也是比较高的。

  我觉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先应虚心的向两所学校学习,当然我们也有我们的特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同时并举是它的特色。在过去五年中,所构建的EMBA互动平台、“1+1”模式,以及我们的班主任制度和其他两所学校是不一样的。我们对班主任有三方面的要求,第一,必须是博士学位;第二,必须是副教授职称;第三,这些班主任都有参与社会实践的经历,有比较高的情商。我想这可能是我们区别于其他两所学校的特点。

  还是一句话,EMBA的发展需要所有学校的共同努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一个理念就是“善待学生、善待老师、善待同行”。

  曹章武:有一位网友说,EMBA高昂的学费让工薪阶层望尘莫及,并且各个学院的学费也在不断的上涨。请汪院长帮我们解读一下学费上涨的趋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费是不是也要上涨?

  汪海粟:各个学校对EMBA学费的收取是不一样的,中国的EMBA教育,一定需要理性。任何项目,它的价值应该是由供求决定的,应该由内在价值来决定。所以我觉得应该理性的来看,不应该以价格论英雄,以价格论成败。同时我也觉得,中国的商学院一定要看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企业也在发展当中,中国的EMBA教育和MBA教育,不是以赢利为目标的,在很大程度上,它扮演的是一个需要承担中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造就和培养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社会责任。所以我觉得,作为商学院都应该控制自己的成本,提高效率,使EMBA项目物有所值。

  至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学费的调整,总的来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项目的学费已经考虑到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的要求,考虑到中国企业家,尤其是职业经理人支付的能力,同时也考虑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EMBA项目中的基本理念,即“取之于学生,用之于项目”,所以我们会尽量的控制成本,尽量的提高效率。希望在中国EMBA的发展过程中,不以价格求生存,而是以质量求发展。

  曹章武: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上午的访谈就结束,谢谢汪院长,也谢谢各位新浪的网友。

  汪海粟:非常谢谢各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