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与企业家系列讲座报道之一——台湾学者李庆芳副教授分享质化研究的“8356技巧”

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15-10-11浏览量:281

1010日上午,受MBA学院管理案例研究中心邀请,台湾实践大学李庆芳副教授在文津楼205分别作了“如何做案例研究:定性研究的六个修炼”、“案例研究实做:田野访谈与初步数据分析”两场专题讲座,吸引了大批MBAEMBA学员、专业教师、研究生前来学习和交流,整个教室座无虚席。

讲座开始前,校长助理邹秉国教授为李庆芳副教授颁发聘书,聘任其为MBA学院客座教授。李庆芳副教授任教于实践大学高雄校区国际贸易系,近年来主要专注于质化研究、知识管理、跨界合作、开创学习、服务创新等研究领域,也探究并乐于分享心智图分析法。他还曾担任Journal of Management Inquiry , Information System Journal, Pan-Pacific Management Review及中山管理评论,组织与管理,东吴经济商学学报及科技部专题研究计量审查人。

李庆芳副教授擅长运用提出问题、积极思考的个案教学法。讲座伊始,李教授就与学生进行简单互动,让同学们思考自己在学习和论文写作中欠缺什么,想从本次讲座中学到什么,并鼓励大家积极提问,了解大家的知识需求。李教授表示,人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对策和解决问题。质化研究最重要的就是提问和思考,带着问题意识来学习,培养和训练思考的习惯。

在简短的自我介绍后,李庆芳副教授和大家分享了质化研究的“8356技巧”:即8个字概括什么是案例研究,3个提高敏锐度的方法,5个创意思维的技巧和定性研究的6个修炼。

什么是定性案例研究?用8个字概括,就是现象、故事、意义和反思。李庆芳副教授指出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研究问题;故事就是讲述事实;意义就是透过表象,尝试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解读现象;而反思则是理解问题的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别人的经验,反思自己的行为。李教授以台湾大众银行的公益广告“母亲的勇气”和余佳文在青年中国说中的演讲视频为案例,引导同学们运用八字法对视频进行分析和解读,以训练大家透过故事,解读和开悟事件背后的意义。李教授鼓励同学们要研究生活化,从生活中学习,认真思考生活中每一件事情,一日三问:我学到了什么?我接下来要做什么?我与他人的差距在哪里?

天天都有故事发生,时时都可以学习,失败或挫折,都是机会与礼物,就看你有没有敏锐的洞察力。随后,李教授分享和介绍了3个提高敏锐度的方法:找物件解读、贴标签求证、唱反调深化。李教授阐述说,通过观察环境,解读物件,才能获得更多讯息。随后李教授又以自身为例,作为被采访的对象,让同学们通过提问的方式,求证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帮助同学们技巧性地提高敏锐度和洞察力。最后,李教授抛出“星巴克卖的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互动式的向同学们阐释如何在否定和改变中多角度思考问题。

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事半功倍。李庆芳副教授就如何善用方法与大家分享了创意思维的5个技巧:教授提问法、否定提问法、so why so what法、A4思考法、313学习法。通过这5个技巧,我们可以遵循“这个现象是什么——为何会这样——接下来要怎么做”的思路,来思考我们当下的生活,探究和反思过去,修正和规划我们的未来。

在下午的“案例研究实做:田野访谈与初步数据分析”讲座中,结合大家在论文写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李教授向同学们传授了进行定性研究的6大关卡和修炼法则。第一关是田野访谈,李教授结合自己的采访经历总结到,通过访谈获取资料时要进行换位思考,从“我要资料”转换到“我能帮助你做什么”。第二关是研究方法,即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料分析。第三关是理论脉络,要善用文献资料,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第四关是写作习惯,李老师说他的写作习惯是每周都要写一篇文章,通过常写作、勤动笔来锻炼自己的思维。第五关是通过构建框架、关系和情景来与理论对话。最后一关是创意铺陈,先想主轴,再找素材,最后铺陈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整场讲座,李教授采用带入式的讲述方式,将大家从一个旁听者转变成参与者,同学们不单单只用耳朵听,而是口、手、脑三元并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李教授的精彩讲座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结束,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